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央視網信息:道路是一個城市的“血脈”,是城市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紐帶和橋梁。我國幅員遼闊,地形地貌復雜多樣,作為“山多、坡多、河流多”的重慶,就更離不開城市建設者們的精心規(guī)劃和實施。
科學城隧道工程是重慶市級重點建設項目,西起坪山大道西山立交,穿越中梁山山脈,止于內環(huán)快速路紅槽房立交,線路全長6.8公里,計劃工期為54個月,預計2025年11月建成通車。
深入隧道內部,可以看到自行式仰拱棧橋、防水板鋪掛臺車等大量智能化設備正在工作,讓人有了一種“修隧道如搭積木”一樣簡單的錯覺。但只有內部人才體會得到,施工難度到底有多大。
科學城隧道項目建設幾乎面臨隧道穿越山體時能遇到的所有風險。盡管挑戰(zhàn)如此之大,但隧道在各方的努力下進展順利。今年3月末,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、鄭穎人及同濟大學教授黃宏偉等專家專程前來,為科學城隧道建設“把脈問診”。
截至目前,科學城隧道一標段雙洞掘進進度已過半。工程建成后,該項目既能串聯(lián)璧山、西永以及沙坪壩等區(qū)域,也能為既有大學城隧道分流,同時能有效緩解西永組團內部路網承擔的過境交通壓力,進一步推動成渝地區(qū)雙城經濟圈發(fā)展。
打造城市名片,科學城隧道還承載著更大的期盼。重慶城投集團基礎設施建設公司副總經理楊軍介紹,他們正在研究洞口的燈光設計方案和景觀實施方案,希望能集綠色、科技、創(chuàng)新于一體。在保障行車安全的情況下,讓科學城隧道發(fā)揮文旅融合效應。